查看原文
其他

温馨提示:谨防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

食安全南 2021-04-27

当前,已进入春季,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食有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全南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全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以防误食毒蘑菇中毒。

据了解,蘑菇分布地域广泛,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有毒蘑菇有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由于毒蘑菇外形与普通蘑菇相似,难以通过肉眼识别区分,仅靠网络和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不误采有毒蘑菇。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Women's Day

01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白毒伞有毒却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但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的别称。

Women's Day

02

错误说法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Women's Day

03

错误说法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鲜香四溢。

Women's Day

04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Women's Day

05

错误说法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也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Women's Day


全南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全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议:

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市民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Women's Day



━━━━━━━━━━━━━━━━━━━━

编辑:谢    锋

核审:漆隽玮

监制:汤建国

━━━━━━━━━━━━━━━━━━━━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